首页 |
|
主体结构·门窗工程·房屋渗漏—质量病防治经典做法
第一部分、混凝土工程
1、楼板厚度:
(1)主次梁相交部位偏厚,工艺自身缺陷:
问题描述:
次梁钢筋布置在主梁钢筋上部,当满足主梁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,即为主梁保护层面层为楼面基准标高时,则次梁上部保护层厚度将高于楼面基准标高,那么次梁相邻板面也将高于楼面基准标高。
解决技巧:
与设计单位沟通,如500mm高的主梁,通常保证上下各25mm保护层厚度,钢筋笼高度为450mm,此时设计如同意调整钢筋笼为425,上部保护层调整为50mm,则一般情况下可解决以上问题。
提醒:此方法必须与设计院沟通确认后方可执行。
(2)模板支撑体系:
问题描述:
材料规格差。
模板支撑立杆无法调节或顶托调节过高。
解决技巧:
建议采用50*100mm标准规格木方,木方不得扭曲变形。
立杆顶部应增设可调节的支撑,调节高度不宜高于300mm。
板底木方间距不大于300mm。
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mm。
扫地杆离地间距不大于200mm。
中间水平拉杆步距不大于1800mm。
(3)施工控制差,导致楼面平整度差,而出现楼板厚度不均:
问题描述:混凝土表面收光处理差,找平施工比较随意。
解决技巧:
单人操作应采用2米铝合金刮杠赶平。
多人操作可采用更长的刮杠赶平。
混凝土施工往往在夜间施工,应确保充足的照明。
(4)现场施工管理差,缺乏管控措施:
问题描述:
负弯矩钢筋多为一级钢,强度较低,踩踏容易变形。变形后,混凝土难以盖住钢筋时,为不露筋,局部加厚。
传统的钢筋马凳不易固定,负筋仍然容易踩踏变形,且钢筋马凳外露于板面会产生锈点。
楼板厚度控制方面无有效措施。
解决技巧:
方式一:PVC支撑,间距500*500;成品支撑施工简便,未起到板厚控制作用。
解决技巧:
方式二:钢筋吊凳,间距600*600,应满足人行步距要求,以便于施工人员行走。有利于板厚的控制,且可重复利用。
解决技巧:
方式三:成品细石混凝土预制支墩,利于板厚控制。
解决技巧:
方式四:自制木盒控制板厚。
(5)其他楼板厚度控制技巧:
厨卫间预埋木盒高度与楼板厚度一致,可有效控制楼板厚度。
厨卫间降板采用角钢。高低差为50mm时,采用L50角钢,固定角钢时控制上边缘与室内标高平齐,则厨卫间与下边缘平齐,作为标高控制点,可有效控制楼板厚度。
2、混凝土垂直度:
(1)模板支撑体系缺陷:
问题描述:
涨模、接缝不平,导致垂直度、平整度差;
剪力墙整体倾斜,导致垂直度差。
根部涨模、漏浆严重,导致底部平整垂直度差。
上下层剪力墙错台。
解决技巧:
剪力墙采用水泥预制内支撑,间距不大于600mm,绑扎固定。采用钢筋支撑,容易产生锈点,用量较大时锈点过多,抹灰也会因为锈点而空鼓开裂。
层高3米以内剪力墙应至少设置5排对拉螺杆,最下排螺杆距地不得大于200mm,最上一排距上部板底不宜大于400mm。
剪力墙应增设斜撑,楼板上应提前预埋钢筋头。
斜撑至少一道,间距不大于2500mm。
模板垂直度应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验收、校准。
3、柱脚、剪力墙底部漏浆解决方案:
墙、柱模板下口可先用模板条沿边缘固定,离墙、柱边预留20mm的间隙用于模板插入。
4、剪力墙层间错台控制技巧:
浇捣砼时在剪力墙或柱头下200mm位置埋设螺栓,上层支模时,该螺栓作为固定模板的支点,避免柱根部错台。
第二部分、砌筑工程
1、问题描述:
组砌形式不统一,灰缝大小不一,墙面瞎缝透亮多;
门窗洞口偏差大;
转角墙、丁字墙没有相互咬合,形成通缝。
解决技巧:
样板先行,确定排砖模板,非标砌块尽可能预先统一加工。要求施工单位编制砌筑排砖图,并明确交底,便于普通工人识图,有利于组砌形式、转角通缝、洞口偏差等问题的解决。
排砖原则:
先画出水平灰缝线,按砌块错缝搭接的构造要求和竖缝的大小排砖,尽量以完整砌块为主,其他各种型号砌块为辅进行排列,尽可能减少其他砌块的种类,否则将增大加工时效,同时也会增加砌块调配和砌筑选砖难度,降低效率。
2、问题描述:
构造柱采用步步紧,造成空心砖孔洞较多,墙体破坏严重,存在渗漏隐患。
解决技巧:
构造柱支模应使用对拉螺栓,避免使用步步紧。
空调洞预制,有利于质量控制,如空调洞向外倾斜的角度控制;不需要洞边塞缝,因塞缝不密实导致渗漏等等。
墙体顶砌部位预制定型混凝土块,以利于顶砌的饱满度。
第三部分、抹灰工程
1、空鼓、裂缝解决技巧:
线槽及不平整部位应先以水泥砂浆填补或修平。
挂网,不仅不同材料交界面,线槽也应挂网;
喷浆、甩浆均可,但是要注意淋水养护,确保强度;
抹灰应提前湿润墙体,不见明水;
抹灰后要及时养护,为确保楼内环境、不形成楼面积水,建议采用喷壶。
墙面空鼓与开裂的共性主要有如下二大方面:
影响墙面抹灰层不够密实的成因:
1、墙面抹灰没有按相关技术规程的基本要求实行分道施工。
2、新拌砂浆超过施工开放时间或受到污染,而影响到砂浆的性能。
3、砂料没有过筛级配。
4、抹灰之前没有对基层上的凹凸不平及孔洞部位进行修补处理。
5、钢丝网未张拉牢固。
6、砂浆的和易性、粘连性与施工开放时间难以满足施工要求。
解决技巧:
灰饼布置应按照地面放线布置,首先制作墙面四角的灰饼;
布灰饼时不仅要考虑墙面平整、垂直度,还要考虑垂直墙面间的阴阳角,确保房间的方正;
通过四角的灰饼拉线制作中间的灰饼,灰饼间距不得大于1.5m;
抹灰面终凝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墙面自检,如存在问题可立即处理。
第四部分、门窗工程
问题描述:
塞缝前,框体缠绕的保护膜未拆除;
发泡剂施工质量差。
发泡剂施工技巧:
窗框调正并固定;
发泡剂使用前应摇匀;
刚打完的发泡剂必然是不平整的;
开始发泡立即用手或工具将其压平即可。
第五部分、房屋渗漏
1、屋面部位的渗漏现象:
(1)平屋面部位的渗漏现象:反坎太低;防水上返高度不足;未设置砼反坎或反坎质量较差。
(2)坡屋面部位的渗漏现象:斜屋面坡度较陡,无站人操作梯台;屋面板转折节点较多;局部造型部位,施工作业面过小。
2、外墙、外窗、阳台或露台、飘板、空调孔、透气孔等部位的渗漏现象:
(1)外墙渗漏:砌筑外墙与主体结构交接部位灰缝不密实(顶砌、塞缝或竖向接缝),产生裂缝,造成渗漏;
(3)阳台、露台渗漏:
(4)空调板根部渗漏:空调板根部砌体周边未设置砼反坎;无有效排水措施和坡度。
3、厨卫间产生的渗漏现象:
4、地下室产生的渗漏现象:
(1)地下室渗漏:新旧砼交接面形成施工冷缝,属典型的线渗案例;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冷接缝加剧开裂;
处理措施:对于较大蜂窝、孔洞、缝隙,采用改性环氧注浆液、水溶性聚氨酯注浆处理;对于细小的渗水通道,采用水玻璃注浆处理;
预防措施:施工缝位置采用不同形式的企口缝;结构施工缝位置基层处理必须彻底;后浇部位采用补偿收缩防水砼;
1、楼板厚度:
(1)主次梁相交部位偏厚,工艺自身缺陷:
问题描述:
次梁钢筋布置在主梁钢筋上部,当满足主梁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,即为主梁保护层面层为楼面基准标高时,则次梁上部保护层厚度将高于楼面基准标高,那么次梁相邻板面也将高于楼面基准标高。
解决技巧:
与设计单位沟通,如500mm高的主梁,通常保证上下各25mm保护层厚度,钢筋笼高度为450mm,此时设计如同意调整钢筋笼为425,上部保护层调整为50mm,则一般情况下可解决以上问题。
提醒:此方法必须与设计院沟通确认后方可执行。
(2)模板支撑体系:
问题描述:
材料规格差。
模板支撑立杆无法调节或顶托调节过高。
解决技巧:
建议采用50*100mm标准规格木方,木方不得扭曲变形。
立杆顶部应增设可调节的支撑,调节高度不宜高于300mm。
板底木方间距不大于300mm。
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mm。
扫地杆离地间距不大于200mm。
中间水平拉杆步距不大于1800mm。
(3)施工控制差,导致楼面平整度差,而出现楼板厚度不均:
问题描述:混凝土表面收光处理差,找平施工比较随意。
解决技巧:
单人操作应采用2米铝合金刮杠赶平。
多人操作可采用更长的刮杠赶平。
混凝土施工往往在夜间施工,应确保充足的照明。
(4)现场施工管理差,缺乏管控措施:
问题描述:
负弯矩钢筋多为一级钢,强度较低,踩踏容易变形。变形后,混凝土难以盖住钢筋时,为不露筋,局部加厚。
传统的钢筋马凳不易固定,负筋仍然容易踩踏变形,且钢筋马凳外露于板面会产生锈点。
楼板厚度控制方面无有效措施。
解决技巧:
方式一:PVC支撑,间距500*500;成品支撑施工简便,未起到板厚控制作用。
解决技巧:
方式二:钢筋吊凳,间距600*600,应满足人行步距要求,以便于施工人员行走。有利于板厚的控制,且可重复利用。
解决技巧:
方式三:成品细石混凝土预制支墩,利于板厚控制。
解决技巧:
方式四:自制木盒控制板厚。
(5)其他楼板厚度控制技巧:
厨卫间预埋木盒高度与楼板厚度一致,可有效控制楼板厚度。
厨卫间降板采用角钢。高低差为50mm时,采用L50角钢,固定角钢时控制上边缘与室内标高平齐,则厨卫间与下边缘平齐,作为标高控制点,可有效控制楼板厚度。
2、混凝土垂直度:
(1)模板支撑体系缺陷:
问题描述:
涨模、接缝不平,导致垂直度、平整度差;
剪力墙整体倾斜,导致垂直度差。
根部涨模、漏浆严重,导致底部平整垂直度差。
上下层剪力墙错台。
解决技巧:
剪力墙采用水泥预制内支撑,间距不大于600mm,绑扎固定。采用钢筋支撑,容易产生锈点,用量较大时锈点过多,抹灰也会因为锈点而空鼓开裂。
层高3米以内剪力墙应至少设置5排对拉螺杆,最下排螺杆距地不得大于200mm,最上一排距上部板底不宜大于400mm。
剪力墙应增设斜撑,楼板上应提前预埋钢筋头。
斜撑至少一道,间距不大于2500mm。
模板垂直度应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验收、校准。
3、柱脚、剪力墙底部漏浆解决方案:
墙、柱模板下口可先用模板条沿边缘固定,离墙、柱边预留20mm的间隙用于模板插入。
4、剪力墙层间错台控制技巧:
浇捣砼时在剪力墙或柱头下200mm位置埋设螺栓,上层支模时,该螺栓作为固定模板的支点,避免柱根部错台。
第二部分、砌筑工程
1、问题描述:
组砌形式不统一,灰缝大小不一,墙面瞎缝透亮多;
门窗洞口偏差大;
转角墙、丁字墙没有相互咬合,形成通缝。
解决技巧:
样板先行,确定排砖模板,非标砌块尽可能预先统一加工。要求施工单位编制砌筑排砖图,并明确交底,便于普通工人识图,有利于组砌形式、转角通缝、洞口偏差等问题的解决。
排砖原则:
先画出水平灰缝线,按砌块错缝搭接的构造要求和竖缝的大小排砖,尽量以完整砌块为主,其他各种型号砌块为辅进行排列,尽可能减少其他砌块的种类,否则将增大加工时效,同时也会增加砌块调配和砌筑选砖难度,降低效率。
2、问题描述:
构造柱采用步步紧,造成空心砖孔洞较多,墙体破坏严重,存在渗漏隐患。
解决技巧:
构造柱支模应使用对拉螺栓,避免使用步步紧。
空调洞预制,有利于质量控制,如空调洞向外倾斜的角度控制;不需要洞边塞缝,因塞缝不密实导致渗漏等等。
墙体顶砌部位预制定型混凝土块,以利于顶砌的饱满度。
第三部分、抹灰工程
1、空鼓、裂缝解决技巧:
线槽及不平整部位应先以水泥砂浆填补或修平。
挂网,不仅不同材料交界面,线槽也应挂网;
喷浆、甩浆均可,但是要注意淋水养护,确保强度;
抹灰应提前湿润墙体,不见明水;
抹灰后要及时养护,为确保楼内环境、不形成楼面积水,建议采用喷壶。
墙面空鼓与开裂的共性主要有如下二大方面:
影响墙面抹灰层不够密实的成因:
1、墙面抹灰没有按相关技术规程的基本要求实行分道施工。
2、新拌砂浆超过施工开放时间或受到污染,而影响到砂浆的性能。
3、砂料没有过筛级配。
4、抹灰之前没有对基层上的凹凸不平及孔洞部位进行修补处理。
5、钢丝网未张拉牢固。
6、砂浆的和易性、粘连性与施工开放时间难以满足施工要求。
2、户内门洞/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、开间/进深和方正度等三项问题:
解决技巧:
灰饼布置应按照地面放线布置,首先制作墙面四角的灰饼;
布灰饼时不仅要考虑墙面平整、垂直度,还要考虑垂直墙面间的阴阳角,确保房间的方正;
通过四角的灰饼拉线制作中间的灰饼,灰饼间距不得大于1.5m;
抹灰面终凝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墙面自检,如存在问题可立即处理。
第四部分、门窗工程
问题描述:
塞缝前,框体缠绕的保护膜未拆除;
发泡剂施工质量差。
发泡剂施工技巧:
窗框调正并固定;
发泡剂使用前应摇匀;
刚打完的发泡剂必然是不平整的;
开始发泡立即用手或工具将其压平即可。
第五部分、房屋渗漏
1、屋面部位的渗漏现象:
(1)平屋面部位的渗漏现象:反坎太低;防水上返高度不足;未设置砼反坎或反坎质量较差。
(2)坡屋面部位的渗漏现象:斜屋面坡度较陡,无站人操作梯台;屋面板转折节点较多;局部造型部位,施工作业面过小。
2、外墙、外窗、阳台或露台、飘板、空调孔、透气孔等部位的渗漏现象:
(1)外墙渗漏:砌筑外墙与主体结构交接部位灰缝不密实(顶砌、塞缝或竖向接缝),产生裂缝,造成渗漏;
(2)外窗渗漏:窗框塞缝不密实;未浇筑窗台压顶;窗台压顶采取后浇方式、浇筑不密实。
(3)阳台、露台渗漏:
(4)空调板根部渗漏:空调板根部砌体周边未设置砼反坎;无有效排水措施和坡度。
3、厨卫间产生的渗漏现象:
4、地下室产生的渗漏现象:
(1)地下室渗漏:新旧砼交接面形成施工冷缝,属典型的线渗案例;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冷接缝加剧开裂;
处理措施:对于较大蜂窝、孔洞、缝隙,采用改性环氧注浆液、水溶性聚氨酯注浆处理;对于细小的渗水通道,采用水玻璃注浆处理;
预防措施:施工缝位置采用不同形式的企口缝;结构施工缝位置基层处理必须彻底;后浇部位采用补偿收缩防水砼;